灼熱絲試驗儀的校準周期需結合標準要求、設備使用頻率及實際工況綜合判定,核心原則是確保測試結果的準確性和可靠性,具體可分為常規校準周期和特殊校準觸發條件兩類,同時需符合相關國家標準(如 GB/T 5169.10-2017)及國際標準(如 IEC 60695-2-10)的規范。
根據電工電子產品安全測試設備的通用計量要求,灼熱絲試驗儀的常規校準周期為 12 個月(即每年校準一次)。
這一周期的設定基于設備核心部件(如熱電偶、加熱絲、計時模塊、壓力驅動機構等)的正常老化規律 —— 長期高溫運行、機械磨損等因素會導致溫度精度偏移、壓力誤差增大、計時不準等問題,12 個月的周期能有效規避這些偏差對測試結果的影響,確保設備始終符合標準規定的測試條件(如溫度 ±2℃、壓力 1.0N±0.2N 等)。
若設備出現以下情況,即使未到常規校準周期,也必須暫停使用并立即安排重新校準,避免因設備異常導致測試數據無效:
設備經過大修或關鍵部件更換后
如更換灼熱絲(Ni80/Cr20 合金絲)、熱電偶、加熱模塊、壓力彈簧 / 氣缸、計時控制板等核心部件,可能改變設備的溫度傳導、壓力施加或計時邏輯,需通過校準確認性能恢復。
設備發生劇烈搬運、碰撞或環境劇變后
搬運過程中可能導致樣品架偏移、灼熱絲與熱電偶相對位置改變;環境溫度 / 濕度驟變可能影響電氣部件穩定性,均需重新校準。
測試結果出現異常或重復性差時
例如:相同樣品在多次測試中,起燃時間、持燃時間差異顯著;或與同類型標準設備的對比測試結果偏差超出允許范圍(如溫度顯示差>±2℃),需通過校準排查設備問題。
接受第三方檢測 / 認證時
若企業產品需通過 UL、CE、3C 等認證,第三方檢測機構通常會要求設備在校準有效期內,若臨近到期或存在疑問,需提前校準以確保測試數據被認可。
校準需由合規機構執行
校準工作需由具備法定計量資質的機構(如各地計量測試研究院)或設備廠家授權的專業團隊完成,校準后需提供帶有計量認證標志(CMA)的《校準報告》,明確各項目(溫度、壓力、時間等)的誤差及合格狀態。
校準記錄需存檔備查
企業需建立設備校準檔案,保存每次校準的報告、校準日期、校準人員、調整措施等信息,存檔期限至少 3 年,以備客戶審核、質量追溯或監管檢查。
日常維護可延長校準有效性
嚴格執行日常清潔(如清理灼熱絲氧化層、排風口濾網)、定期潤滑(驅動機構)、部件檢查(熱電偶接線)等維護工作,可減少設備性能的異常衰減,確保在 12 個月校準周期內始終穩定運行。
綜上,灼熱絲試驗儀的校準需遵循 “每年常規校準 + 異常情況即時校準" 的原則,既符合標準規范,也能最大限度保障測試結果的準確性