灼熱絲試驗儀的校準和維護是確保其測試結果準確性、設備穩定性及延長使用壽命的關鍵環節。校準需嚴格遵循相關國家標準(如 GB/T 5169.10-2017)和國際標準(如 IEC 60695-2-10),維護則需建立定期流程,覆蓋設備核心部件與運行環境。

校準周期通常為12 個月,若設備經過大修、搬運或測試結果出現異常,需立即重新校準。校準項目主要包括以下 6 項,需使用經計量認證的標準器具(如標準熱電偶、砝碼、千分尺等)。
溫度是灼熱絲試驗的核心參數(試驗溫度范圍通常為 550℃-1000℃),需確保鎳鉻合金絲(Φ4mm,Ni80/Cr20)的實際溫度與儀表顯示值一致。
試驗要求灼熱絲對樣品施加1.0N±0.2N的垂直壓力,壓力不足或過大均會影響燃燒結果。
灼熱絲與樣品接觸時,需保證燙入深度為7mm±0.5mm(模擬實際使用中部件的接觸深度)。
包括 “灼熱時間"(通常設定為 30s)和 “起燃 / 熄滅時間"(自動記錄功能),需確保計時精度。
灼熱絲的直徑(4mm)和材質(Ni80/Cr20)直接影響加熱效率和溫度均勻性,需定期核查。
樣品架需保證樣品與灼熱絲垂直對齊,避免測試時接觸角度偏差。
維護需分為日常維護(每次試驗后)、定期維護(每月 / 每季度)和年度維護(結合校準進行),核心目標是保持設備清潔、部件靈活、功能正常。

清潔設備內部:
開啟設備抽風系統,持續 10 分鐘,排出試驗產生的煙霧和殘留氣體。
待設備冷卻至室溫(≤40℃),用干布擦拭工作室內壁、樣品架、灼熱絲表面的燃燒殘渣和油污,若有頑固污漬,可用酒精棉片輕輕擦拭(避免劃傷絕緣涂層)。
檢查灼熱絲狀態:
觀察灼熱絲是否有氧化、變形、斷裂或磨損(直徑是否仍≥3.8mm),若表面氧化嚴重(影響導熱),用細砂紙輕輕打磨去除氧化層;若變形或直徑不足,立即更換。
檢查灼熱絲與電極的連接是否牢固,有無松動或打火痕跡,必要時重新擰緊接線端子。
清理排風口:
拆卸設備后部的過濾網,用壓縮空氣吹凈灰塵和殘渣(或用清水沖洗,晾干后裝回),避免堵塞影響抽風效率。
每月維護:
運動部件潤滑:對灼熱絲驅動機構(如導軌、氣缸、電機齒輪)涂抹高溫潤滑脂(耐溫≥150℃),確保升降 / 推進動作平穩,無卡頓。
電氣系統檢查:打開設備側蓋,檢查電源線、控制線的接線端子是否松動,熱電偶接線是否接觸良好,有無老化或破損,必要時更換線纜。
溫控系統檢查:啟動設備,將溫度設定為 750℃,觀察溫度上升速度(正常約 5-8 分鐘達到設定值),若升溫過慢,可能是加熱管老化或熱電偶偏移,需排查更換。
每季度維護:
抽風系統維護:拆卸抽風機葉輪,清除葉片上的油污和灰塵(可用中性清潔劑清洗,晾干后裝回),檢查風機電機運行是否有異響,若噪音過大,更換電機軸承。
樣品架校準:按 “校準方法 6" 重新檢查樣品架定位,確保垂直度和中心對齊,避免長期使用導致的偏移。
安全裝置檢查:測試設備的過載保護、超溫保護(設定溫度超過 1050℃時自動停機)、門控保護(試驗門打開時停止加熱),確保功能正常,若失效,更換保護模塊。
全面拆解清潔:
斷開設備電源,拆解加熱模塊、驅動機構、溫控儀表等核心部件,用壓縮空氣吹凈內部灰塵,用酒精棉片擦拭電路板(避免進水)。
檢查加熱管的電阻值(Ni80/Cr20 灼熱絲常溫電阻約 1.5-2.0Ω/m),若電阻值偏差超過 ±10%,更換加熱管。
部件老化更換:
更換使用超過 1 年的熱電偶(即使校準合格,長期高溫使用會導致精度下降)、過濾網、潤滑脂。
檢查溫控儀表的顯示精度,若校準后仍無法達標,更換儀表主板。
數據備份與系統升級:
備份設備的測試記錄和校準參數,避免數據丟失。
聯系設備廠家,升級溫控系統固件(若有新版本),優化溫度控制精度和計時功能。

安全第一:
校準記錄:
備件管理:
專業操作:
環境要求:
通過嚴格執行上述校準和維護流程,可確保灼熱絲試驗儀的測試結果準確可靠,符合相關標準要求,同時延長設備使用壽命(正常維護下,設備使用壽命可達 5-8 年)。